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城志愿者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知识课堂] 【困惑与思考】民间公益组织若干问题思考(洛阳.洛河爱心公益)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2:10: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民间公益组织若干问题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物质领域发展对精神领域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公益精神的增强。汶川震灾激发起的席卷全国的公益热情、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志愿者”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频度登上社会舞台,事实上起到了公益精神在全社会的普及和传播作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公益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渠道和平台。所有这些都为当前民间公益组织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现状及合法性悬疑

随着公益精神和公益意识的传播和发展,各种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几乎所有自发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民间团体、群体都有从事公益活动的意愿和冲动,而且大多具备了民间公益组织的雏形。这些组织或团体大多组织目标各异,人数多少不一,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
与此同时,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态度仍然摇移不定,对应运而生的民间公益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任由其在较低层次下发展,自生自灭。在相当的区域内,成熟、专业、规范的公益组织还属凤毛麟角。低层次低水平民间公益管理状况正在逐步熄灭部分公众的公益热情。
政府和社会对非注册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对宽容,以及现有的社团管理法规对民间公益组织依法注册造成的障碍导致了大量的民间公益组织不愿注册或不能注册,从而处于不合法的尴尬状态中。但一些公益组织注册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法条已不再是当前民间公益组织注册的主要障碍,那么接下来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民间公益组织成为合法的社会主体从事公益活动的心理准备尚不充分,没有依法注册的强烈愿望。公民社会是一个崇尚法制的社会,而非法生存的状况恰恰会使公益行为陷入尴尬之中。

二、民间公益团体的组织建设

几乎所有的民间公益团体在发起的时候都极力想把自己定位或打造为一个规范的组织,都有表面上的组织框架。但在实践中上却不知道或不愿意按一个组织最起码的原则和精神去运作。从名字形式上看是一个组织,但实际上只有其表,而无其实,看起来完全像散兵游勇。就像一些完全不懂足球的人组成的一个足球队,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画了个足球场,也画了各种标志和标线,但完全不懂这些标志和标线的作用,或压根就不愿意按照标志标线去踢球,在场上不论规则随意越线。这样的群体如果是少数个人的自娱自乐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硬要称自己为足球队就显得有些啼笑皆非,不但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管理层表面上很想标榜自己是一个规范的组织,实际上却不按一个组织的精神和原则去管理、规范和发展这个组织,以散兵游勇的水准自我要求,导致整个组织固步自封、水平下降、凝聚力涣散,组织吐故纳新的能力丧失,缺乏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基本理念和价值观的培育

公益组织内部不注重对基本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培育,没有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导致了成员内部价值取向层次不统一,认识混乱,纷争叠起。
基于对人性尊重的普世价值理念应该作为最高层次的价值理念,比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隐私保护、权利平等、生命尊重等等;其次,现代单位、组织为保障组织良性发展而形成的价值理念也应该作为公益组织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比如,决策的民主原则、执行的效率原则、组织行为的公开透明原则、成员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原则、组织发展的开放性原则等等。长期以来形成共识、基于公益组织的良性发展的原则和理念,比如公益活动的自愿原则,公益资源保护原则、对公益对象的尊重原则、公益活动的量力而行原则、公益活动的安全原则、互助奉献原则等等,事实上也是上述个人和单位基本理念的延伸。在上述基本价值理念(当然也可能挂一漏万)之后才应该是具体的、微观的规则和纪律。任何规则和纪律的制定必须有价值理念作为其“法理”和“法源”,或者说,所有的规则、规定和纪律必须有它存在的价值基础。  
一个组织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这个组织的灵魂和核心,是指导一切组织行为的方针和指南,组织的所有行为和保障组织行为的规则、规定等必须能够彰显和体现这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这样所有的规则的纪律都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前后矛盾、莫衷一是、朝令夕改的情况发生。
选择不同层次的价值评价体系,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是非观。在价值评价方面,小原则必须遵从大原则,低层次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属于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否则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沌状况。例如,前些年有些公安民警为了所谓的“抓赌”,就可翻门撬户,闯入民宅;农村一些干部为了搞计划生育可以对农民扒房子、挖粮食、牵牲口。这些严重违法侵权的现象这些年基本都绝迹了。但只看“小原则”而罔顾“大原则”做法,的确会使一些看似有理、实则谎谬的事情发生。
把眼光从局部放大到全局,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以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去判断是非,则无谓的纷争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四、民间公益组织团体发展和成员成长的良性互动

成熟规范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组织。这个组织的行为和理念能够较大限度地吸引外围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到这个组织中;这个组织的行为和理念能够较大限度地吸引高素质的基层成员加入到管理层和领导层中;这个组织的行为和理念能够较大限度地保持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先尽性。
成熟规范的组织应该是团队发展和成员进步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组织。个体成员能够从这个团体中收获和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团队能够在全体成员的进步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五、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进步

当人们刚接触公益或公益组织的时候,不管这个组织有多幼稚,它都会产生相当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进步,附和的是人们心灵的节律。但当公益精神和公益意识相对普及、公益组织蜂拥而起的大背景下,人们不仅会有意愿去做公益、而且也会去要求自己和自己的组织去做好公益。这个时候人们会对公益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应该是公益组织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有远见公益组织管理者应该适应组织发展形势的变化,以更先进的价值理念、更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更公开透明的行动机制、更规范的组织管理、更精细化的活动管理、更人性化成员管理去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这样才不至于使一些团队成员满怀希望而来、极度失望而去。这也是一些公益组织新人辈出、老人退出的重要原因。
如何从意识上、精神上摆脱公益初创时期的粗糙、粗放状态,不再把自己再当成几个凑在一起的个人,在随意率性地玩公益,而是真正作为一个组织去管理、去经营,这是民间公益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公益活动与社会需求

公益活动的目的缘自于社会需要。有些公益活动长年来机械重复、缺乏深度和广度、与社会需求脱节,有的甚至不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和需求去做公益、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公益而去做公益,这样将会失去公益的意义。
与此相反,一些与公益擦边的其他民间组织,其主要活动可能不是公益,有可能是摄影、也有可能是车友、也有可能是户外活动,但却能组织或发起一些非常有深度和广度、体现公民社会责任、契合社会需要、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益活动。个中缘由值得专门的公益组织深思。
一个成熟、规范的组织应该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组织目标,具体活动的发起和组织必须有详细的过程控制和细节规划。这样才能以组织的形象示人,以免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印象。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操作帮助|手机版|无图版|站务|导航|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 ( 湘ICP备12010595号 )  

GMT+8, 2025-5-3 03:13 , Processed in 1.026066 second(s), 11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