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西南凝冻灾害民间联合行动 湖南郴州区域儿童温暖包发放方案 一、行动背景 2011年12月,壹基金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份公益团队联合发起了“壹基金.西南凝冻灾害联合救援行动”,湖南民间公益联盟救灾小组在湘西吉首、湘南郴州分别设立湖南凝冻灾害备灾仓库,作为“壹基金.西南凝冻灾害民间联合行动”的湖南区域执行团队福城志愿者协会,在壹基金的支持下,在湖南公益联盟的指导下,已于2012年1月16日接收“儿童温暖包”1000个,分别发往郴州苏仙区的大奎上乡和郴州桂东县的寒口乡黄洞乡、永兴的马田乡、桂阳的华山乡等。 继去年冬末初春时节壹基金“儿童温暖包”发放又近一年了,志愿者尤时时记起发放时的场景,且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又三次组织志愿者到苏仙区的大奎上进行走访调查,收集了35位困难孩子的资料,并对18位特别特别困难的孩子进行了帮扶,为孩子们募集爱心款2万余元,看到孩子们能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们深感我们所做的虽然辛苦,却是非常值得!遗憾的是郴州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不少,冬天寒冷潮湿。近期,气温开始下降,福城志愿者协会与汝城义工一道到郴州最穷困县市之一的汝城走访调查,发现汝城县的边远农村确实非常贫困,此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床上都垫上了厚厚的褥子,可在汝城的盈洞乡、岭秀乡、延寿乡、南洞乡,我们看到孩子们还衣着单薄,个别孩子穿着夏天的拖鞋,床上铺的还是夏天的草席,询问过生活老师,回答是孩子们也只有凉席过冬了,有些孩子的被子也单薄得无法御寒,孩子们晚上裹衣而眠,所以感冒时有发生。我们志愿者多方询问过这里的冬天,得到的答复是十有九年下雪结冰,严重时冰雪成灾,例如2008年冰灾,90%以上的农户受灾,那年的冰灾成了大家永恒的记忆。我们收集了五个乡镇的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四个乡镇,他们大多都有15%以上的特困孩子,岭秀、南洞尤为贫困。我们特恳请壹基金将一家人的温暖首先送给这里的孩子,让这偏僻山区里的孩子也能沐浴在壹基金温暖的阳光里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让这些小小的孩童感受全国一家人的爱心与温暖,这个冬天将有无数的笑脸绽放! 此次活动是湖南民间公益联盟救灾小组在湖南郴州第二年的救灾行动,作为“壹基金.西南凝冻灾害民间联合行动”的湖南区域执行团队福城志愿者协会,今年我们将再一次在壹基金和湖南公益联盟的支持、指导下,于2012年12月下旬周末(孩子们在周五下午2:00回家,周日下午四点左右返校,周五发放为最佳)在湖南郴州汝城县岭秀乡启动“壹基金.西南凝冻灾害民间联合行动”序幕,届时我们福城志愿者和汝城义工将把壹基金和一家人的温暖送到500个特困孩子的手中。 二、湖南郴州汝城县及部分贫困乡介绍: 汝城县贫困状况:(2010年10月官方网站数据) 汝城县地处湘南边陲,与粤、赣两省交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424.96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现在1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374615人,其中农业人口334987人,占总人口的89.42%。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全县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7.83%,创收渠道少,造成低收入人口数量大;自然灾害频繁,抵御灾害能力弱,汝城水灾、旱灾频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由此导致返贫现象严重。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因多种原因,1994年改定为省扶县;2002年初,在上级的亲切关怀下,被重新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及时地派驻了中央、省、市三级扶贫工作队。目前被列入重点扶植村有100个,贫困村人口159052人;饮水困难人数31000人,饮水困难牲畜2800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01元,低于国家划定的贫困线1196元的人口有158455人,占全县乡村人口的45.05%,当前仍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9828人。 贫困的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比较突出。汝城位于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的交接部,四面高山耸立,地势险峻,境内高差1566.6米,条件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尤其目前出入境公路不畅,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汝城县地处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区之一,洪涝灾害每年发生,群众返贫现象严重。2006年遭受“5•6”和“7•15”特大洪灾、2007年七八月间遭受旱涝灾害以及2008年的冰灾、“6•13”特大洪灾,分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4亿元、4.69亿元、20.37亿元、1.27亿元,经济受到重创,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返贫人口增加7.6万。二是经济基础薄弱,项目配套投入的压力巨大。汝城县工业经济刚刚起步,二、三产业绝对落后,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属典型的“吃饭财政”。近年来,尽管国家增加了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但地方配套压力很大,财政拿不出必不要资金。三是扶贫资金筹措机制不畅,路子不多,造成扶贫资金严重不足。多年来,汝城县扶贫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和中央、省、市机关单位驻点扶持援助资金,没有得到更多的国际和社会各界的善款援助,扶贫资金数量非常有限,每年总数不超过2000万元,扶贫项目只能安排一些到村到户的小型项目,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脱贫效果很不明显。 岭秀瑶族乡简介: 岭秀瑶族乡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境内山重水复,秀水青山,故名岭秀。位于汝城县西南部,东邻马桥乡,南与延寿、盈洞两瑶族乡接壤,西连文明乡,北靠资兴黄草镇。总面积114.8平方公里,辖居委会和联和、香岭、塘茶、古桥、宝南、永利、东山、长洞、大兴、大源、蒲竹、三合等1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11162人总人口中有瑶、汉、壮、苗、侗、畲、土家、德昂、白族等9个民族,以瑶族为主,达8938人,占80.78%。其中汉族人口2098人,占18.96%。 岭秀乡大部分属丘陵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高程一般在海拔700米~800米。最高点为蒲竹村观音脑,海拔1200米,最低点为宝南村沙洲坪海拔560米,十年中有九年寒冻。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冰灾、泥石流。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2006年7月15日,造成全乡10200人受灾,成灾人口5800人,因灾死亡人数7人,重伤2人,倒塌房屋1056.5间,省道、乡村道路冲毁14条77公里,大小桥、涵120座,全乡直接经济损失431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400万元。最严重的一次冰灾发生在2008年元月,持续时间15天,造成全乡10516人受灾,重灾人口8500人,水、电、通讯主线路全部中断,损毁林木64326亩,直接经济损失875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4069万元。全乡贫困人口约为2000人。 造成当地农村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1、当地是气候为山地高寒气候,由于气候高寒,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加之人均耕地占量少,使农民增收很困难。 2、当地农民为了改变贫困现状,纷纷外出打工,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打工收入也相当有限,并没有改变贫困现状。 3、部分农民进入黑煤矿上班,工资虽然可观,但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多人患上了“肺癌”。造成了家庭的更加贫困。 4、部分家庭由于遭受车祸、疾病等一些突发变故造成贫困。 全乡拥有岭秀瑶族乡苗圃希望学校1所,大源、大兴、宝南等3个小学办学点及幼儿园1所。小学在校学生969名。期中在校寄宿学生786人。 汝城县盈洞瑶族乡学校情况简介: 乡镇情况: 盈洞瑶族乡地处汝城县西南边陲,东邻延寿、小垣,南与广东省接壤,西连文明,北靠岭秀。距县城76公里,属典型的老、少、边地区,是全县23个乡镇中最偏远的乡镇。 全乡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人口6812,非农业人口453人,瑶族、畲族两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5%以上。全乡总面积74.5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呈东西狭长走势,东高西低;地貌以高山陡坡为主。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漫长寒冷湿漉,每年的霜雪冰冻期达四个月。人口分布稀疏,居住分散,无大的村落或相对集中的居住点,交通不便,人们外出主要通过步行。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积极努力下,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家庭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均GDP已不在贫困线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贫的家庭仍然存在,分布全乡各个区域,大致比例为10%。致贫原因主要有:1、生活环境、交通条件恶劣;2、天灾人祸、重大变故;3、单亲家庭;4、残疾、重大疾病家庭;5、独生子女、纯女户家庭等。这些家庭的孩子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改善这些孩子的就学、生活问题意义深远。 学校情况: 盈洞瑶族乡学校地处盈洞圩,四面环山,占地面积9991平方米,建筑面积744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8%。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布局合理。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936人,其中小学13个,683人;初中6个,253人。中心幼儿园一所,幼儿45人,教职工47人。 1、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1999年秋,我校率先在全县创办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成功地构建了“一乡一校”的办学模式,2004年秋完全实现一乡一校办学目标。由于办学模式的调整,前期大量投入的村小校舍闲置,而集中办学后的乡校已无力做大做强,基础设施的发展跟不上学校规模壮大的脚步。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这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教室、寝室、学生床位、教室住房等已过饱和,实验室等功能室欠缺、食堂是由建于70年代的供销社肥料仓库改造而成,条件极其落后。 2、师资队伍极其紧缺 因地处偏僻,本地青年教师想方设法往外调,外地教师调不来,加上近年来无师范院校毕业生,年老的教师退休。目前处于一种极其特殊的现状:学生人数一年年增加,班级数一年年增加,而教师人数一年年减少,教师工作量已达极限,压力空前。 汝城县南洞乡完全小学: 南洞乡位于汝城县县境最北部,距县城31公里。东北与桂东县,西与资兴市东坪乡接界,高山围绕,东南靠田庄乡,南邻暖水镇。辖淇南、高月、光明、山联、淇岭、吕洞、大麻、育才、育林、东边山、西边山11个村。 全乡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耕地510.9公顷,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乡面积一半以上,最高处的洪水山高达1600多米,另一部分为一小盆地。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盆地四周的高山半腰,东边山、西边山两村近千人因祖辈逃难甚至居住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 本乡山青水秀本是个好地方,但因为雨水充足,春夏季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山洪暴发、雷击等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农户遭受很大的损失,如农田被毁、房屋倒塌、人员失踪等。1996年位于盆地人口集中区洪水上涨到房屋地面以上1米多,2006年多处山洪暴发、泥石流冲塌大量房屋,2008年冰灾,又有大量农户受损……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因海拔高,气温偏低,很多地方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加上山地稻田面积少,有些家庭甚至连口粮都自产不了,只能外出打工或卖点山里特产赚钱买粮。 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靠青壮年南下广东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打工者为一线工人,工资并不高,收入一般仅能维持家用,生活普遍比较困难,部分学生在11月初还脚着拖鞋,身着单衣。 因人口偏少,原各村小已撤并为一所完全小学,现有在校学生637人,大部分学生离家远、山路崎岖,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在校寄宿,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又合并到南边的田庄乡就读。我校学生95%以上留守儿童。周末大部分搭乘运营车回家(上学)。每个有小孩的家庭每年要为此增加一到二千元的额外负担,这对原本经济困难的农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基本情况简介: 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是郴州市最大的少数民族乡镇,全乡国土面积为9559公顷,耕地面积为778公顷。2011年,全乡共有 17180人,其中少数民族15462人,贫困人口14603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658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948元。 全乡共有5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1536人(因为中心校办学条件差,六年级269人在延寿中学就读),住宿生1145人,贫困生1445人,享受住宿生生活资助251人,留守儿童384人,孤儿18人,单亲家庭儿童96人。 本乡自然资源匮乏,属于典型的高寒地区,是国家级贫困乡镇。办学条件、教学设备、设施、学生生活设施也很落后。吃饭时,没有像样的桌椅,围着食堂周围三五成群的用餐。逢雨天就只能在简陋的雨棚里挤着吃饭。学生家长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了一大片留守儿童。他们吃的是爷爷奶奶做的干菜,有的就几片萝卜干就得维持一餐。 主要贫困原因: 一、家庭成员多,四代同堂,至少六口人。祖辈年老体弱多病,父母都在家里务农,收入单一且微薄,子女读书花费和生活负担沉重。 二、遭遇天灾人祸。尤其是出车祸(或重病后死亡),父母一方甚至双方花费巨额医疗费,且多数丧失劳动能力。有的一方甚至已死亡,另一方拖儿带女艰难度日。有的靠少量的社会最底保障支助和亲朋接济度日。 三、家庭成员患病耗费大量钱财,至今债台高筑,父母无能力(或失业、或打零工、或帮人拉货物)偿还,生活困难,拖欠费用。 四、父母双亡寄居在祖辈家(爷爷、奶奶﹑舅舅或兄弟家)由老人监护。祖辈体弱有病,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贫困。 五、家住贫穷偏僻的乡村,兄弟姊妹多,父母有病,劳动能力弱,家庭生活困难不说,单医疗费用和儿女学杂费开支巨大,一直举债度日。 六、父母无专长,难找工作,又养老又养小,租房住,家庭经济负担异常沉重。 七、家庭成员较多,上有老,下有小,夫妻文化低又劳动力不强且外出打工的家庭,收入不高。 小垣瑶族镇学校校情简介: 汝城县小垣瑶族镇学校座落在汝城县最高峰---五指峰下,距离县城40公里,海拔969米左右,常年云雾萦绕,气候潮湿、寒冷、多雨。她的前身是汝城钨矿子弟学校,二○○三年汝城县教育局接管钨矿子弟校,更名为汝城县小垣瑶族镇中心小学。二○○九年秋,按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镇中学与中心校合并为汝城县小垣瑶族镇学校,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师46人,学生916人。学生大多数来自小垣七个行政村,部分是原汝城钨矿职工子弟和井坡乡龙虎村学生。家庭收入原来主要来自采矿,现今矿山资源整顿,至今未开采,大多比较困难。全镇1万多人口,其中496人被列入农村低保救助,学校现今使用的校舍是原汝城钨矿子弟学校于1972年建筑的校舍,比较破旧,有些教室、寝室、教师住房雨天严重漏水;厨房已拆在建,如今使用临时的,非常简陋,给师生就餐带来很大困难;寝室大多是经过改造而成,不标准,保暖性比较差。另外,走马、简水、后洞和大塘四个村距离学校较远,交通不便,给学生上下学带来很多困难。 三、确立对象 项目服务人群:湖南郴州汝城县岭秀乡等乡镇特困儿童 直接受益群体:郴州汝城县岭秀乡等乡镇的500名特困儿童 间接受益群体:湘南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 “壹基金温暖包”发放对象标准: 年龄在6-12岁或就读小学1-6年级农村家庭儿童 1、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1200元 2、孤儿、低保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及特殊儿童 3、因意外情况造成特殊困难家庭的儿童 四、行动目标 1、通过儿童包的发放减轻贫困儿童寒冬低温带来的身体与心灵的伤害 2、增强民间公益机构灾害应对能力,搭建区域民间救灾网络体系 3、通过活动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 五、行动特点 1、NGO、壹基金与政府协作开展联合救灾行动 2、五省联动的民间救灾合作模式 3、壹基金支持下的区域联合救灾网络的搭建 六、信息发布:http://www.czzy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11 七、灾情调研及资料整理 2012年11月20日—28日 郴州福城志愿者与汝城义工5人,到湖南郴州地区汝城县盈洞乡、岭秀乡、延寿乡、南洞乡等乡开展实地调研。 时间 | 地点 | 内容 | 协作方 | 2012年11月20-21日 | 郴州 | 郴州福城志愿者联系汝城教育局、汝城义工收集盈洞乡、岭秀乡、延寿乡、南洞乡联系人电话、QQ资料。 | 汝城教育局、汝城义工 | 2012年11月22日 | 汝城盈洞乡、岭秀乡、延寿乡中心小学 | 郴州福城志愿者22日早上6:20出发,10:20与汝城义工一同去往到当地政府、学校、居民处进一步调查了解盈洞乡、岭秀乡、延寿乡中心小学贫困儿童情况; | 汝城义工和三个乡镇相关学校 | 2012年11月23日 | 汝城南洞乡 | 郴州福城志愿者与汝城义工到当地政府、学校、居民处进一步调查了解南洞乡中心小学贫困儿童情况;福城志愿者23日晚返回郴州。 | 汝城义工和南洞乡中心学校、政府 | 2012年11月24-28日 | 郴州 | 进一步与学校联系,整理照片、资料,口头向湖南公益联盟汇报;26-27日收集汝城岭秀乡、南洞乡贫困儿童资料。28日对收集的贫困儿童资料筛选、核实。 | 郴州福城志愿者、汝城统计局、相关乡镇学校 |
八、温暖包的发放:人员分工 2012年12月底 郴州福城志愿者3-5人与汝城义工开展实地调研与紧急响应、儿童温暖包发放
| 责任人 | 配合人员 | 工作内容 |
| 外联 | 朱涟汝 | 倪亚玲 黄富 | 与发放点联系与汝城义工联系与地政府部门衔接媒体联络 |
| 统筹 | 阿寺 朱涟汝 | 黄富 庄丽梅 廖建宏 倪亚玲 杨进 | 灾情调查、调研收集捐赠学生数据统计物资数量统计财务统计后勤(食、宿、出行)物资发放公示 | 详见统筹方案 | 媒体 | 阿寺 朱涟汝 | 朱硕杰 倪亚玲 | 宣传文案确定媒体联络拍摄人员衔接素材收集信息发布(微博)防冻知识设计 |
| 物资 | 阿寺 庄丽梅 朱硕杰 | 杨进 倪亚玲 | 所到物资数量清点物资按要求装箱运输车辆安排物资及安全保障 | 详见安保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