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城志愿者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知识课堂] 【困惑与出路】义(志)工的脚步,为啥“来去匆匆”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22:14: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义(志)工的脚步,为啥“来去匆匆”

(红网论坛:摘 录)

  


    无法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价值感,是志愿者流失的关键因素

  在热情逐日高涨的志愿服务背后,志愿者中途退出志愿服务的“流失率”也在逐步上升。最近,据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志愿者中途退出志愿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法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价值感,是志愿者流失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有一些志愿者是因为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退出志愿服务。毕竟,志愿服务需要志愿者自觉自愿地拿出个人宝贵的时间。目前,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员主要是大中专学生、社会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对于大中专学生来说,一般在大一大二有较多空闲时间参与志愿活动,但是到了大三大四,由于更多考虑升学或者就业,就难以保证参与志愿活动的稳定性。而在职的社会人员,通常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很难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稳定的志愿服务。但是,有一半以上的人退出志愿服务,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觉得在志愿服务中无法满足自己的价值感。比如,无事可做,浪费时间;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辅导;没有评估,缺乏激励机制;活动没有创意等,都是导致志愿者流失的因素。

  “从志愿者中途退出的因素中可以看到,一些招募志愿者的部门,只关心机构自身的需要,却没有关注到志愿者的需求和期望,不能为志愿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才干的平台,也不能给予有效的激励,这往往导致志愿者的服务陷入无序状态,久而久之,志愿者的热情逐渐消退,中途退出的人也会逐渐增加。”映绿总干事庄爱玲博士说。

  不能忽视志愿者对“幸福感”的追求

  一般人都认为,志愿者不求任何报酬,只求无私奉献。其实,人们没有注意到,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也带着自己的一份“私心”,有着各种动机和需求。

  在调查中显示,人们成为志愿者的动机五花八门———有的人因为受到宗教信仰、家庭传统的影响,有的人受到了他人崇高行为的感召,有的人出于感恩、作为一种报答行为,有的人出于好奇和兴趣来参加志愿活动,有的人希望借助志愿活动来发掘自身的潜力、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实践能力,还有人希望借此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看出,当人们从事志愿活动时,还是期望获得一定回报的,虽然这些回报未必是物质上的。

  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人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感”或“价值感”。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大需求。从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可以获得后三项需求。因此,志愿者的服务虽然没有在物质上要求回报,却要求获得精神上的回报。在这一点上,志愿者的奉献则属于“有私”的范畴,即有着自己的精神诉求。

  从古到今,在倡导助人的口号中,并没有强调无私奉献,恰恰讲的是“有私奉献”。当然,这个“私”不是物质上的有偿,而是奉献之后内心的愉悦感、荣誉感和精神价值的实现。志愿精神体现了志愿者奉献社会与满足个人精神需求、利他与利己的统一。

  因此,只有真正关注到了志愿者也有内心“所求”后,才能在志愿服务中从多方面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使之在志愿活动中能够不断感受到幸福感和价值感,从而能够坚定地长期从事志愿服务。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清晰可见!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沙发
发表于 2011-4-9 19:19:40 |只看该作者
随着公益时代的到来,公益团队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
让身体去感触真实的自然世界,用快乐让心灵重归平静!!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生活本来就随意的,不强求.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1-4-9 20:37:33 |只看该作者
人长大了,就会有困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操作帮助|手机版|无图版|站务|导航|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 ( 湘ICP备12010595号 )  

GMT+8, 2025-5-3 02:46 , Processed in 1.031328 second(s), 13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