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城志愿者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知识课堂] 曹国选:对郴州市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03:0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物今哀晨 于 2011-6-2 03:27 编辑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  转者剪辑
1.正视郴州市农村环境状况,充分认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水环境污染加剧。郴州市境内所有河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部分河流污染负荷已经出现饱和状态。据多年监测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河流水域只有17%属于清洁的,即满足地面水Ⅱ类以内水质标准;66%属于较清洁的Ⅲ类水质;17%的水体受到明显污染,属于V、Ⅳ、类水质。“母亲河”郴江的梁家湾断面一直处于Ⅳ类或劣Ⅳ类水质断面,成为全省长期关注的劣质水质断面。该市临武县境内的甘溪河,河水含沙率高时达到45%以上,导致沿岸曾是“学大寨”时样板基地的数千亩沃土良田,变成了一片荒漠沙滩。因该市属于高砷地区,流经工矿区的河流,水体砷含量普遍呈饱和状态。
    2.空气环境污染加重。该市一些污染企业集中地区,大片的森林资源枯萎,出现荒秃现象;不少农作物损失严重,产量大减,产品质量低劣,有的污染严重区域的果木林甚至出现不挂果的现象;一些地方在阴雨天,低劣的空气异味难闻,且含有强烈的刺激味;全市11个县(市、区)就有9个被划为全国酸雨控制区。
    3.固体废弃物污染突出。该市目前农村垃圾人均产生量和构成已接近于城市,农业固废远远超过工业固废。农村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以及乡村工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等,严重污染广大农村。
    4.土壤环境污染积累增加。无机化学生产资料的长期持续使用,生产用水的无机物和重金属复合型污染,致使土壤环境污染积累增加,土壤的环境恶化,肥力下降,板结硬化。据统计,该市2000与1986年相比,中低产田中缺钾土地面积增加390公顷,增幅度达4%,在中低产田中所占的比例由17%上升到22%;缺磷土地面积增加779公顷,所占的比例由15%上升到20%;缺氮土地面积增加817公顷,所占的比例由7%上升到11%。上世纪末,该市宜章县环境监测站曾对辖区内杨家河流域的田土及禾苗进行采样分析,杨家河流域的稻田耕作层砷含量达到500ppm,与背景值相比超出40倍;土壤中的铅、铜、镉等重金属含量与背景值相比均超出5—7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业“三废”的排放,已使1333公顷的农田因遭受矿毒(重金属、非金属矿)的污染,难以改造而抛荒,1000多公顷的耕地因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原因而常年欠收。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快。
    1.清洁水资源减少,用量增加。郴州市水资源总量2544398.6万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9.93%。人均水资源量5617.27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00立方米。但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农业、林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长,致使人均水资源量逐年减少。而对地表水的用量却在增加。据统计,该市农、林业两项的用水量,2000年与1986年相比,每公顷由6791吨上升到7069公顷,增幅达4.1%。工业生产地下水用量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致使地下水下降,水域面积减少了0.1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1%。而且由于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污染,清洁地表水资源明显减少。2003年,全市排入河流中的生活废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成为第一大污染源。该市由于地表水污染增加,人们便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据统计,目前开采量已接近允许开采量,2000年与1986年相比,全市地下水的消耗量中,农牧业用水增加62.4%,工业用水增加3.5倍,生活用水增加1.1%。从人类用水量预计,每隔20年就增加一倍,因此,该市也将面临水资源危机。
    2.水土流失严重。郴州市土地总面积193.88万公顷。据统计,全市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达57.8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高于全省10%以上。其中极强度水力侵蚀面积3.52万公顷,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8%;中度水力侵蚀面积24.63万公顷,占42.57%;强度水力侵蚀面积12.25万公顷,占21.18%;剧烈水力侵蚀面积0.99万公顷,占1.71%。以中度水力侵蚀面积最大,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7%。2000年与1986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增加38.13万公顷,是1986年的2.9倍,水土流失所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百分比比1986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3.森林植被潜伏危机。据第五次森林清查的调查统计,郴州市共有林地94.6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8%,人平0.21公顷,森林覆盖率59.11%,比10年前增加16个百分点。但因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面积逐年增大,且增幅很大,林龄结构不合理,易使生态功能减退;因人工林有林地面积增加,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下降,森林病虫害加剧。
    4.草地资源退化。郴州市2000年草地总面积由1986年的50.13万公顷减至33.0万公顷,减少了51.8%。草地生态承载力降低,1986年至2000年,全市牲畜存栏数以每年6.4%的速度递增,而草地面积却在以每年3.7%的速度递减,草地超载现象日趋严重。
    5.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据统计,郴州市境内植物有乔灌木树种100科385属14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有兽类、鸟类、爬行类野生动物1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6种。但现在野牛、虎、豹等珍贵野生动物已绝迹,现有的水杉、金钱松、红豆杉、白豆杉等野生植物存量极少。
    6.生态灾害指数上升。受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生态灾害剧增。郴州市上世纪90年代爆发洪涝灾害92次,比50年代增加5倍多,造成损失面积增加近12倍。1999年的“8.13”洪灾,受灾面积达25.5千公顷,受灾人数9.5万人,经济损失达2.15亿元,给全市人民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1.农产品品质受到严重威胁。近些年来,郴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开发出了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形成了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拓了一批专业营销市场。但是,该市优质农产品少,大路货多,名而不优,优而不多,有展品无商品,有产量无批量的矛盾相当突出。农产品多而不优、优而不多的矛盾突出。近几年该市粮食收购价格平均下降9%,牲猪上市价下降28%,烤烟收购价下降40%,呈现增产不增收、种植(养殖)农产品几乎无利可图的局面。该市2004年送检170万亩农产品,被认定合格的只有30万亩,仅为送检数的17.6%。究其原因,与农村水环境、空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剧密切相关。
    2.农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农村水环境、空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剧,农产品品质不优,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身心健康。上世纪末,该市杨家河流域5个行政村的7000多名村民因食用当地粮食蔬菜,患甲亢、结石等病的人数占当地总人口的12.7%。据宜章县人民医院曾经统计,因该县居民长期饮用受到严重污染的黄岑水库的水,在该院就诊的本县患者出现“三多”现象,肝癌病多,不明症状的皮肤病多,结石病多。医务人员分析,这与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有着直接关系。座落在临武县甘溪河畔的甘溪坪村有村民600多人,因受环境污染影响,近20年来全村适龄青年因身体体检不合格,无一人能应征入伍。
2.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
    采选矿污染。该市数以百计的、无任何环保设施和措施的采选企业所产生的废石、尾沙、废水,长期直接进入环境,致使一些区域、流域的“三废”急剧增加。采选业主要排放废渣(尾矿、尾沙)和废水,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小冶炼污染。郴州市目前的冶炼企业虽然有500多家初具规模,然而历史上还曾出现过难以准确统计的、时兴时灭的众多小冶炼活动。小冶炼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毒有害废气,其次是废渣、废水。经过冶炼化学反应过程排放的、含有多种有毒有害元素的“三废”,比及采选矿排放的、具有物理性质的“三废”,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危害、乃至对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危害更大。曾经出现的小冶炼集中地区,生态环境惨不忍睹:青山被毁容,变成了“和尚山”;沃土长不出绿芽,变成了“寡妇地”;溪水变色变质变味,小溪变成了臭水沟、毒水沟,区域环境受到灾难性的危害;农产品质量下降,蔬菜、粮食作物、茶叶、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砷污染。土法炼砷不仅使局部生态环境遭受了一次浩劫,而且留下了极大的污染隐患与沉重的治理负担。该市境内曾经发生的多起重大污染事故,都属于砷污染事故。因此,郴州土法炼砷活动,一直受到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高度关注。2003年全国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郴州市被列入9个重点地区之一,土法炼砷被列入8大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近些年,由于城市环保、工业环保的强力推进,各地在津津乐道地进行“宜居城市”建设的同时,这些城市却把工厂、尤其是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搬出中心地带,搬到城市的郊区,搬向更远的地方——农村。特别是近些年各地招商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不乏引进污染转移企业,这些企业根本无法在城市里立足,便一味地往广阔农村天地里钻。据郴州市环保局2004年的调查,该市城区周边农村新近涌现的污染企业达470多家,呈现“农村污染包围城市”的势头。城镇生活污水向广大农村扩散。据2003年环境统计,全市当年排放废水总量11714.9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6059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51.7%,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已成为流经城镇河流的主要污染物,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土壤环境。
    农村面源污染积累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的片面认识,对传统农业生产中一些好的作法的抛弃,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以及各类激素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增产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无节制地大量使用无机化学生产资料而获得,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积累增加,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对土壤环境、肥力构成极大的危害。且化肥结构单一,养分投入不均衡,重氮磷,轻钾肥,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降低,造成一些耕地出现耕层浅,土质变酸变黏,板结硬化,土地功能逐年丧失。农作物秸杆、畜禽粪尿、人粪尿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又是重要的能源。但是,这些优良有机肥由于很少用于农业生产,而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一道进入环境,不仅造成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并污染环境,还形成了化肥与人畜禽粪便的双重污染,产生的有害气体已经危害到人体健康,进入水体严重影响到水环境功能。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助理调研员)原文:http://www.zgxcf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776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6-2 09:16:5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操作帮助|手机版|无图版|站务|导航|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 ( 湘ICP备12010595号 )  

GMT+8, 2025-5-3 02:33 , Processed in 1.037410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