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福城志愿者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知识课堂] 草根组织走出传统公益老样子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22:4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草根组织走出传统公益老样子

当慈善进入信任“冬天”的时候,小型和草根的公益组织正如春草般蓬勃生长。记者在上海公益伙伴日上看到,它们专业性强,方式新颖,并关注临终关怀、公共服务设施托管等新领域――草根组织走出传统公益老样子

  本报记者 崔立勇
  
  变输血为造血  
   2011上海公益伙伴日11月末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在这座建设于1955年、曾是上海十佳建筑的老展馆内,记者发现我国的公益不再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老样子。
   捐款捐物这些似乎已经和公益划上等号的方式,在伙伴日上并不是主旋律。就像为四川灾后和留守儿童而成立的“风铃草”专项基金的工作人员反复向记者强调的一样,他们秉承的信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上海欣耕工坊公益服务中心的名字很美,在其展位上亮相的手工艺品也很美,封面为青花瓷图案的记事本、帆布两用包、绿叶形环保袋……
   同样美丽的欣耕工坊的唐文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些手工艺品出自上海的残障人士之手。
   她举例说,由欣耕工坊实施的“自渔自乐”残疾人工作坊项目地处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阳光之家。在那里通过开展缝纫技能与手工艺技能的培训课程,培训残障人士的一技之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产品并获得报酬。
   “扶贫并不在于给予金钱,而在于为贫困中的人们创造平等的机会,给予心灵的尊重。”唐文君告诉记者,“造血式”扶贫项目可以为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
   据唐文君分析,一位残障人士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为平时需要专人照顾,而欣耕工坊的项目不仅可以给残障人士带来一份收入,更可以组织和照顾残障人士。在技能培训过程中,项目还开设励志和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和鼓励残障学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们并不会反复向消费者讲述爱心的故事。”唐文君解释说,尽管很多消费者知道一件件精美产品背后的感动,但这不能确保“公益消费”的持久。
   “如果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不足,那么企业或者个人也只会购买一两次。”唐文君告诉记者,欣耕工坊会通过产品设计、培训、生产、贸易、扶贫、再培训、再生产的方法,用商业化运作模式不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也会积极为产品寻找市场销路。
   “授人以渔,根除贫困”,海惠机构是一家公益性组织,它引进并发展了国际知名的小母牛扶贫模式。
   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中西部的一位农民丹?威斯特在向交战双方的饥饿儿童分发牛奶时,意识到这些家庭需要的“不仅是一杯牛奶,更是一头奶牛”。于是他返回家中召集朋友募集小母牛,从而帮助饥饿的家庭自食其力。作为回报,这些受援家庭将所获援助牲畜的后代母畜传递给另一户家庭。
   今天的“小母牛”已经成长为在128个国家实施过项目的国际组织。自1984年国际“小母牛”开始在华实施项目以来,目前“小母牛-海惠”先后在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实施了133个项目,81706户贫困家庭获得了援助。
   “对于贫困中的中国农民来说,贫穷不仅仅意味着缺乏金钱,贫穷还意味着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意味着没有机会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和自尊的重塑。”海惠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
  
  专注被人遗忘的角落  
   “了解死亡并坦然面对死亡,才能够更加珍惜人生,更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上海浦东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主任黄卫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黄卫平的观点则是,只有看清了死,才可以更好地生活。
   “手牵手”的一只手来自他的团队,另一只手则来自临终的患者。
   黄卫平告诉记者,上海市每年新增4万多名癌症患者,其中接近一半的患者查出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癌症,50%的患者当年查出当年去世。
   黄卫平说,我们的传统社会长期忌讳谈论死亡,而死亡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回避、需要学习的人生课题。
   “手牵手”的目的就是为晚期癌症家庭提供安宁关怀服务,舒缓病患的情绪,改善病患的身心压力和对死亡的恐惧,提高生命质量和尊严完整。
   黄卫平告诉记者,这样的服务有多方面的价值:患者安祥地离开人世,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患者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患者家属减轻了悲痛。
   黄卫平坦言,临终关怀涉及到的部分领域是医疗与民政之间的“两不管”地带。对于癌症等疾病的照顾,心理压力过重,照顾知识缺乏,护理劳作繁杂,经济负担加大,社会对此还缺乏了解。
   自2008年起“手牵手”在上海市肿瘤医院内为末期癌症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服务。黄卫平告诉记者,上海市肿瘤医院能够提供床位给临终病人难能可贵,因为大多数医院更看重“流转率”,会把床位留给手术患者而不是临终病人。
   黄卫平说,临终关怀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严重不足,相关保障制度薄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临终关怀在中国仍缺乏专业性和深入性。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对宏观,缺乏实际的指导性;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中国没有经验可循。”黄卫平说,临终关怀涉及医学、心理、伦理、经济等多个领域,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城市临终关怀仍然处在无章可循的探索阶段。
   黄卫平希望“手牵手”能够专注于临终关怀这一主题。虽然其他的公益项目可以为该组织带来一些收入以维持运行,但是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喝海水止渴”,会让“手牵手”偏离脱离自己的方向。
   黄卫平告诉记者,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因此也想回馈社会。但他个人的积蓄也仅能让他坚持这样的公益活动15年左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像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情节一样坦然面对死亡。
   记者在现场问起对公益的看法,一位身穿桔红色马甲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一年级的志愿者回答很干脆――公益的爱心不能燃烧,更多要靠坚持。这样的话似乎正是给黄卫平事业加上了注解。
   “不做追逐利益的小蜜蜂。”一家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理念。
   然而,据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如今大部分草根公益还处在缺水短粮的时代,亟待外部从资金、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支持。明善道的工作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在上海公益伙伴日,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上海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不仅需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制度的改革推进,更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上海将继续支持公益事业发展。俞正声的话鼓舞着众多草根公益组织。
  
  专业的公益让人信任  
   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实现托管的公共服务设施效能的最大化”。
   屋里厢的扈琼告诉记者,简单而言,这样的工作就是把过去由政府管理运营的公共服务设施委托给屋里厢,屋里厢管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搭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平台为居民提供服务
   据扈琼介绍,从成立至2010年3月,屋里厢已先后托管了上海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残疾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扈琼说,屋里厢接受了当地政府的委托后,会积极寻找合适的社会服务机构,其中也包括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对一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屋里厢会安排不止一家的社会服务机构各负其责,而这些机构也是经过屋里厢反复比较选择的。
   扈琼认为,这样的新模式使得政府减少了大量的社区工作,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服务机构具有专业优势,社区居民可以享受专业的社会服务。
   有了公共服务设施,然后挑选社会服务机构,那么屋里厢的职能是否类似于提供出售出租房屋服务的房产中介?扈琼对记者的提法进行了否定。
   扈琼解释说,屋里厢前期要对社区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调研,之后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引进合作伙伴的时候很谨慎,会对其进行培训和孵化,在运行中还要进行管理和监督。
   扈琼向记者透露,目前这种“跨界合作”的社区服务提供模式还在发展阶段,各个层面的相关政府部门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另一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被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如今仍是少数,公益机构遭遇的境况是:政府不断强调“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还没有习惯于征询公益机构的专业意见,很少出现“你希望怎么样,你能够怎么样”。
   在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的展位,记者采访了在现场刚刚接待了一位观众的心理咨询师冯恕。
   冯恕告诉记者,她接听最多的咨询电话是有关青少年青春期逆反的。她说,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大多数源于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出众,而孩子希望更多玩耍时间和自由空间。
   接听这样的咨询电话时,心理咨询师应该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还是孩子的立场上?面对记者的问题,冯恕说:“心理咨询师没有立场,理解是根本。”
   冯恕的工作是在一家环保企业,她利用休息时间来做心理咨询这项公益活动。她说,心理咨询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简单宽慰,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作为支撑。
   据冯恕介绍,上海12355维权热线面向青少年提供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各类咨询服务和综合性服务,接听这一热线的都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
  
  年轻的公益充满活力  
   记者发现,这些多以“.org”为后缀的年轻的公益机构的网站制作并不都非常完善,但是流行的网络方式却被普遍采用。
   记者了解到,“风铃草”专项基金拥有博客和微博。本报记者在其博客上看到,11月,该博客已经更新十多次。
   欣耕工坊不仅拥有自己的微博,还在豆瓣网上成立了小组。
   在上海公益日的现场,一块有着鸡蛋图案和“一个鸡蛋的暴走”文字的展板让人耳目一新。联劝(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叶盈告诉本报记者,10月22日联劝与MSN(中国)在上海崇明岛联合发起了该项公益活动――参与暴走的队员通过微博、邮件和MSN等渠道向自己的朋友们发出打赌邀请:“如果我能走完50公里,你是否愿意为小朋友们捐点鸡蛋钱?”
   据统计,“一个鸡蛋的暴走”秋季行动共计有122支队伍参加,规模逾千人。最后共有249人坚持走完了50公里全程。截至11月18日,本次“一个鸡蛋的暴走”活动共募得捐赠2071笔,总额共计675321.16元。其中公众募款1801笔,金额464765.19元,比例高达77%。
   叶盈从头向记者介绍了“鸡蛋”的来由――联劝联合9家民间助学、扶贫机构发起筹款活动,以每天资助给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一个鸡蛋的方式,改变他们营养摄入量低下的现状。这些机构负责当地合作学校的调研、鸡蛋的采购和物流安排。
   根据各执行机构的实地调研,各地一个鸡蛋的平均价格在0.67元左右,此外需要增加20%的运营成本,由此估算出一个鸡蛋的捐助成本是0.8元。据估算,学校一学期大约有110天,这样算来100元足以让一个孩子一学期里每天吃到一个鸡蛋。
   联劝“一个鸡蛋”计划现有青海、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5个项目地,学校13所,学生4256人,四川省的马尔邦乡中心小学、云南省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宝华镇拥政小学等学校位列其中。
   联劝作为“一个鸡蛋”项目的筹款方,和各执行机构定期将受资助学校的详细状况及项目相关信息发布在乐捐乐助网上。
   “一个小学中,哪位孩子哪天没有来上学没吃鸡蛋,有多少孩子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没吃鸡蛋,都会有记录。”叶盈告诉记者,这样的统计很详细。
   为什么选择鸡蛋?叶盈告诉记者,一是因为鸡蛋各地都有,采购成本低,二是质量容易把控,相对牛奶等食品保质期更长,三是管理简单,一个孩子一个鸡蛋很直观。
   叶盈表示,目前民间公益组织普遍缺乏专业募款渠道,资金紧张令他们疲于维持组织运作,既无精力与经费开展募款活动,也无暇顾及能力建设,联劝致力于为民间公益组织解决资金问题。
   在伙伴日现场,记者看到很多观众向联劝的工作人员咨询“鸡蛋”的问题。他们告诉记者,这个公益的点子让年轻人很感兴趣。
   “联劝‘一个鸡蛋’计划获得的所有公众募款都将用于项目执行,联劝不从中抽取行政经费,公众募款100%用于资助项目本身。”叶盈说,鸡蛋虽小,爱心无价。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操作帮助|手机版|无图版|站务|导航|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 ( 湘ICP备12010595号 )  

GMT+8, 2025-5-3 02:39 , Processed in 1.056935 second(s), 11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