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福城志愿者的敬老活动,都会被志愿者的浓浓爱心所感染,被在困境中乐观坚守的老人所感动! 听说福城志愿者协会想在炎炎夏季做一次“情系老人·爱心传递”的送清凉活动。筹备时我提出了一个与我们厂里团委联合来做的设想,立即得到了厂团委的大力支持,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感谢~~!接着,得知活动消息的同事都表示了积极参加的愿望。短短2天时间,就有18人报名,其中有10位同事还要求带孩子参加。听说要用车,8位有车的同事更主动表示愿提供汽车服务。感动~~! 前期的准备在轻车熟路的志愿者们帮助下,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这次送清凉活动的慰问对象共有48户。为了做到用有限的钱给老人多购点夏季防暑物品和生活必须品,16号下午购买物品时,可欣姐、余登书、邹阳娟和我在罗家井家润多超市上上下下了解了好几遍物品价格,又多次测算,最后确定为每位老人买1斤绿豆、2斤白糖、1盒皮蛋、2斤面条、1包面粉(或是法式面包)、1包甘草片、1包夏桑菊、1盒清凉油和1盒风油精,并为脚肿的杨爷爷买了1斤红豆,为瘫痪的李奶奶买了六神爽身粉、六神花露水和1袋香肠,为腿脚不方便的陈爷爷买了拐仗木凳,为黄奶奶购买了10多斤木炭。虽然没有挥汗如雨,但我们几个弱女子完成这件工作还真的是不容易,小赞一下……。 根据活动安排7月17日我们到北湖区法院门口集合。早上8点,从家润多超市取回东西,到达集合地点时,参加活动的人员都已到齐,庄姐他们正在组织签到、分组,电视台还派了记者来了。48名慰问对象的居住地点比较分散,送清凉活动分了七个组,郴烟员工分到了6个组中。第一组,王开新带女儿(三完小王越丹)、罗选蓉(车)带儿子(三完小郭玮涵)、李长军带女儿(苏仙中学李韫琦)、曹慧(车)共2台车,7人参加;第二组,姚文丹(车)、言信共1台车,2人参加;第三组,贺炎(车)、张伟宏共1台车,2人参加;第四组,王海雄(车)带儿子(三完小王波凯)、李颖带女儿及女儿同学(长沙北雅中学的刘奕含、广益实验中学的李雅琪)、何小凡共1台车,6人参加;第五组,刘良斌带儿子(六中刘剑苇)、曹文香带儿子(九中杨港琦)、芦芳(车)带儿子(三完小谢宇航)、邓林清(车)带儿子(九中钟潇洋)、邹阳娟(车)带儿子(三完小雷凯翔)、罗谦、黄冬艳共3台车12人参加;第六组,文满凤、欧英姿共2 人参加。 我们第五组的12人分到下湄桥。出发前,可欣姐告诉我,昨天跟我们一起购物的余登书就是令人敬佩的那位坚持给瘫痪的李奶奶做服务的志愿者。带着钦慕的心情驱车前往下湄桥,跟余登书和阿志汇合。能与他们一起去做这次活动,心里更增添了几分暖暖的感觉。 我们第一站是82岁的黄奶奶家,路上阿志告诉我们,奶奶儿子去世了,儿媳智障,有一个孙女在读书,一家人都没有工作,靠低保和儿媳捡垃圾生活。进奶奶家时,奶奶正睡在床上,她的智障儿媳歪着头站在旁边,奶奶看到我们这么多人去看她很高兴,急忙坐起来,听了余登书介绍我们是郴州卷烟厂的,东西是烟厂团委送的后,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说着感谢的话,并祝孩子们健康成长,考上大学。由于是第一站,孩子们站在奶奶面前还有些拘谨。出门时,看到奶奶家有一台郴州义工送的新彩电,看来关心奶奶的人不少。 从黄奶奶家出来,听说边上有一个曹奶奶,身体不好,吃低保,生活困难,但这次48户对象中没有她的名字,经过商量,我们决定也送她一份,不够再补买一份。到她家楼下时,余登书指着二楼一间被柴烟熏得乌黑的窗户告诉我们,那就是曹奶奶家,我们从脏脏的楼梯上去来到奶奶家门口时,发现她不在家,只好罢了。 考虑到下湄桥有12户,要一一走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决定将14人分为两组,为了让小朋友更有体会,第一组由余登书带队,刘良斌、芦芳(车)、邓林清(车)、罗谦及小朋友刘剑苇、杨港琦、谢宇航、钟潇洋、雷凯翔一组去其中的5户阿志带邹阳娟(车)、曹文香和我一组,去其他的6户,最后到李奶奶家汇合。 我们第二站去的是廖大姐家,廖大姐的儿子高中时发烧后,小脑萎缩,现在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情绪很低落,大姐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苦,到她家时敲了很久的门都没开,后来我们下来时才看到她,原来她在楼下等我们,由于没看到她熟悉的余登书,没认出阿志,跟大姐上楼后,我们跟大姐聊了聊天,阿志则进去看她儿子,大姐聊到儿子时,眼睛闪着泪花,我们也不知怎么去安慰她,看到我们送的东西,大姐非常感谢。 第三站就在廖大姐家附近的肖姐,由于肖姐患乳腺癌和脑垂体疾病,她的脸浮肿,脸色不好,看到我们去了,急忙去拿了假发带了,她爸爸在家照顾她,由于病痛的折磨,看起来她的年龄不比爸爸年轻,所以在阿志没介绍是她爸爸时,我们还以为是她老公。 第四站去的是86岁的许奶奶家,到许奶奶家时,她正在外面烧火,我过去接过她的扇子,帮她生火,阿志也去找火钳夹煤炭,曹文香和邹阳娟陪奶奶聊天,奶奶由于得了蛇缠身的病毒性疱疹,非常痛苦,也吃了不少药,但没有完全好,还好年轻时锻炼多,身体底子好,看起来奶奶精神还不错。生好了火,奶奶告诉我们里边有间房间的开关不好,房间黑了半年了,阿志找了张凳子站上去查了一下,发现是是开关坏了,答应奶奶下次他休息时去帮奶奶弄好。 第五站去的是二运家属区的许大哥家,听说许大哥在湘运做事,但不是天天有事做,妻子有精神病,我们到他家时,他们两口子都在家,看起来他妻子也挺好的,一直笑笑地感谢我们,说话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第六站是许大哥隔壁的陈奶奶,奶奶已85岁,看起来很精神,不过她说最近摔了一下,腰背很疼,买了一瓶红花油,自己擦不了,邹阳娟想帮她擦擦,她不让,说许大哥的妻子帮忙擦了,这时许大哥也过来看奶奶,阿志跟大哥聊了聊,远亲不如近邻,希望他们能够互相帮助,让日子过得更好。 第七站是66岁的王奶奶家,她家住在240医院家属区,看起来房子比其他几个奶奶要好些,房间也干净、整洁、亮堂,奶奶身体还不错,精神状态也很好,是240医院的家属,每月靠低保生活,目前还能种种小菜。 我们的任务基本完成。 余登书带队那一组走了五户,第一户是胡师傅,住在下湄桥菜市场后面,由于驾车穿过菜场的时候,人实在太多,两辆车不能形成统一的行动,只好由余登书带邓林青和几个小朋友去看望,与此同时,另一台车在路上慢慢地“爬”。 第二户也姓胡,是上一位胡师傅的姐姐。住在工业大道下湄桥派出所旁边,这里无法通车,只好步行前往,又由于周边正在大搞基建,原来的路都被泥堆封住了,大家只好另寻捷径,寻路过程中,钟潇洋小朋友鞋被工地上废弃的木板上的钉子刺穿了,脚也被刺出了血,但他一直坚持着,好坚强哦。在炎炎烈日下,这一组人步行了20分钟左右才到达目的地,一行人都汗流浃背了。把东西送到,寒喧几句就出来了,他们都说:“不是我们不愿意多给他们些安慰,而是他们家的房子实在太小了,几个人进去,马上把房子挤得水泄不通,小朋友们要上去跟他们握手都得侧身擦肩才能过去。” 第三户是雷爷爷,他的腿有残疾,却走到门口来迎接,他还有一个老母亲跟他住在一起,看到志愿者们的到来老人特别高兴,从里屋迎出来,跟大家一一拉手道谢。 第四户是陈奶奶,她正在做饭,烧的是柴火,孩子们起初觉得很新鲜,都拥上去看,一会就被烟给熏了出来。她是那一组探访的这几位老人中看起来身体最好的,跟组员的交流也是最热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说话声音洪亮。而余登书却告诉我们,她身上其实有很多种病,她每天都在被病痛折磨,一行的人都被老人的乐观态度所感染。 第五户是李奶奶,在这里我们两个小组胜利会师了。 李奶奶住在郴化集团的一个旧食堂内,已瘫痪三年,社区请了一个保姆给她每天做饭,但保姆基本上是每天去一次,其他时间由奶奶自己热饭吃。奶奶的床经过了改造,她睡在床边,床里边摆放着她可能随时需要拿的物品,床沿上有插座、开关,床边上是一张长条凳,依次摆着插线板、电饭锅、水锅、水杯和碗,打开电饭锅,里边是一些没有油星的面粉团,煮得糊糊的,奶奶说这是别人送的,中午就准备热热它当午饭。奶奶床头边摆着一个尿壶,不知道奶奶平时的大小便是怎么解决的。奶奶剪着短发,精神很好,房间和床虽然不是很整齐,但也还算基本干净,房间也没有什么气味,只是蚊帐有点黑。孩子们走了几家后,都放开了,个个去跟奶奶拉手,祝奶奶身体健康,说一些奶奶喜欢的话,奶奶脸上笑开了花,总是想找点吃的给孩子们,看到我们送的东西里有一袋法式面包,一定要拆开给孩子们,他们告诉奶奶是送给她吃的,她说送给她就是她的了,她一定要孩子们吃。本来余登书今天要给奶奶洗澡的,由于烧水、给奶奶洗澡可能要1至2个小时,而时间也差不多12点了,决定下午再去跟奶奶洗。我们完成任务各自回家。 由于其它组有两位不愿接受物质,其中有一份物质在王海雄车上,与庄姐联系后,准备将一份给生病的老志愿者满军,一份给下湄桥的曹奶奶。 晚上8点,王海雄带着妻儿一起跟我到下湄桥曹奶奶家,余登书已在奶奶家门口等我们。奶奶正在看电视,见我们来了,急忙拿凳子让我们坐,在与奶奶的聊天才知道,她只有一个养子,现在外务工,每年给他一千元,农村养老保险每月有55元,办了个独生子女证每年有720元,过年过节,侄女侄子会给一点钱,但她房租水电每月要70元,房东看他困难,别人每月收100元,水电费另计,虽然她说房子漏水,但还是很感谢房东。她肾不好,还住了一次院,由于老家没有亲人,附近的村民大都在外务工,在家很孤单,有个病痛叫人也叫不到,在城里还有两个孙子隔个星期会来看看她。现在年龄大了,很想落叶归根,但又确实困难很多。当余登书拿着东西,告诉她这是我们烟厂团委时,她双手合十,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从国家主席、政府到烟厂,到我们每个人都感谢了一遍,让我们不知说什么好。从奶奶家出来,由于走廊黑,她一定要打着电筒,送我们下楼。 以前参加敬老活动都是去南塔小区,那些奶奶的住房和小区的环境也还算好,这次到下湄桥,才知道,还有一些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群,也许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希望我们这些微薄的力量也能给他们带去丁点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