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4-24
- 在线时间
- 230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3
- 积分
- 22359
- 帖子
- 3749
  
|
尊敬的黄校长:
我终生崇敬、爱戴的恩师您好!
四月二十九日,喜遇恩师并进行短暂交谈。见到恩师年过八旬,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谈吐高雅,条理清晰,步履稳健,弟子深感欣慰!尔后,又赠《余晖》一书与弟子,弟子欢喜无限,复读数遍,不忍释手!已过四十六载,能再次有幸得到恩师的亲切教诲,乃弟子晚年之福也!此时此刻如浪的思潮将我牵引到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
其一:往事历历展眼前
我们那一批学子,是第三次重新分配后于一九六八年冬进入郴州一中的。在那特殊的年代,无课本无教材,稍不谨慎,将是祸从口出,殃从笔起。弟子深深记得:恩师上的第一堂课是毛泽东的词《满江红》恩师没有单刀直入,直面主题,而是善巧方便地从革命文艺课讲起,再顺理成章地转入到语文课的核心主题!从郭沫若的自视才高讲到他对主席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从侧面艺术性地衬托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包括教唱歌词共两课时。此后,恩师接着给我们讲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七律)《送瘟神》,恩师在讲这两首诗时,教室后面坐满了来自永兴教育界的同行。恰巧弟子也坐在后面,因而,几次观察到那些听课者,面含微笑,对恩师的讲课,水平、技巧频频点头,赞不绝口!作为弟子的我,内心颇感自豪,更增添了对恩师的敬仰!每次只要恩师进入课堂,弟子便精神振奋,渴望能更多地得到恩师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之精华。在即将离开学校之时,恩师讲了最后两节课。为了不误人子弟,恩师专讲语法、修辞等写作常识。最后一节课,专讲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人生之路就在脚下,怎样启航,去书写人生最鲜红的历史……(没有考试,没有文凭,没有毕业典礼、就这样结束了。)
恩师当年所讲的“书写一部人生鲜红的历史”一句,同学们都是从政治角度去理解,弟子天资愚钝,亦是如此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更,也随着年龄的增进,弟子才逐渐领悟其中的真正道理。从表层看恩师讲的是“政治术语”。但内层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立身、立德、立志,包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在其内。俗语云:“师傅引进门,学艺靠各人,”对恩师的谆谆教导,全凭自己去剖析、去品味、去应用了。
今生今世,能得到象恩师这样一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好老师的教育、培养,是弟子一辈子的荣幸!恩师虽然对弟子在教育(包括授课)不足一年半。但恩师的所言所行,却影响了弟子一生!
例如:弟子也曾在庄严而神圣的讲台上,执教十六载。弟子在教书育人方面,尽量去摸仿恩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甚至动作、表情、语气、神态都是如此,却不及恩师万分之一,深感惭愧!尽管如此,我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三十五年以后(2006年的一天)在朋友家聚会时,雷芳梅老师的长子胡跃进问我:“你是雷老师吧?”我说是呀。于是,他当着众人讲我当初教他的情景。他回忆起我讲毛泽东的(长征)《七律》一例。从板书到朗诵,从慷慨激昂的讲解到轻重缓急的表情以及在黑板上所绘的简易图:雪山、草地、大渡河、铁索桥……他都铭记于心。讲得十分详细,而我却早已忘却。他不自我介绍,我对其人也没什么印象了。由此可见,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第一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而老师却给了学生慧命。老师以德行和知识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心灵,使其有一个光明的人生。传统文化告诉我:古代学生的名字只有父母与老师可以叫唤,任何人都不可以叫,包括至高无上的帝王也不行!所以古人用什么字呀、号呀来取代称呼。
有人说:老师最舒服,睛天不晒、雨天不淋,夏天有暑假,冬天有寒假,工资照拿。弟子从教以后,才真正体验老师的辛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务、家访、统考……经常忙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早读之前,老师要检查学生迟到情况,六点钟之前必须起床,作学生的表率。这一切的付出,旁人是不知道的。
现在偶尔听到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已经断代一百多年,又有几人做到尊师重道呢?孔子死后,子路等弟子守孝三年,子贡回鲁国后,在孔子坟前守孝六载。岳飞的老师义父周铜死后,岳飞亦在其坟前守孝三年。这些古人的风范美德应提倡,但在方法上可以改进。
自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从胡锦涛到习近平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二00五年在北京西长安街树起了二十多米高的孔子铜像。二00七年三月十一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文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道》。而今,全世界有两百多所孔子学院、七百多个孔子课堂,在全国有一百六十多万在职或退休的教师,在为弘扬圣贤文化而默默奉献。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祥兆!
其二:成长路上谢师恩
弟子离开一中不久,便参与挑土方,在许家洞、杉山岭修马路,为自来水公司挖修管道。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此后,便在日升完小、一完小、四完小代课,接着又在郴州松脂厂子弟学校执教将近十年之久,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两次出席郴州“教师先代会”。四人帮一倒台,教育的春天回归大地,通过考试,弟子有幸进入“中师函授班”学习两年,每期考试,弟子都是优等。一九八二年学校撤除,弟子重回社会开始经营百货生意。两年中,均被市工商局评为“先进个体户”。不久,工商局领导请我专门为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搜集、整理各种材料,劝我不必再摆摊子了。我算了经济账,还是经商划得来,不但钱多而且自由,三次都委婉地拒绝了聘请。
在抓七八十年代,曾为居委会编写过“剧本”、歌词、群口词、三句半……等。八十年代中期,为人民影院《电影与观众》栏目写过许多篇文章,并担任编辑,获得院领导与广大观众的赞誉。此外,曾多次为居委会写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一九八四年,居委会主任请人为创办《老幼活动室》撰写对联,我发现对联有问题,便指出“月老”是为求婚者牵红线,不能代表老人,主任说,那怎么办呢?我说:“对联是有规定的,要求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主任着急了:“明天下午市领导就要来检查,怎么办?”根据当时的工作任务及要求,我提笔在提联下面写道:《进乐园老幼同欢度》,《创辉煌中青显才能》,横批《国泰民安》将老中青幼嵌入其内。第三天,主任笑呵呵地来到我家对我说:“小雷呀,幸亏你帮忙,在南塔办事处所属的十个居委会中,经检查,裕后街居委会排列第一,你赶写的对联,首长更是频频点头,赞不绝口。”并拿出二十元钱、一条郴州烟以示感谢,我不肯收,他说:“我马上要去办事处开经验交流会。”说完匆匆走了。无奈,只好将钱和烟收下。几年前,弟子曾几次在文化馆、郴州日报发表过文章诗词等。
一九八九年,我开始接触司法领域,一干就是二十年,我没有读过司法专业学校,自己买了几本法律书籍,边学边干,我为受害者写过多少民事、刑事、答辩、申请执行、申请调解各种法律文书,也记不清了。有位女士叫陈一心,其儿子是五里牌派出所一名干警,以副所长为首,一行四人,打死了一名偷接有线电视的青年农民,惊动了省高院。陈女士的儿子判处十一年刑。陈女士救子心切,请了律师也没办法。后来找到我,我看了相关案情资料后,对她说:根据司法程序规定:两审属终审,我也无能为力。这样吧,我给你写份申诉材料,你到省政法机关陈述、申辩吧。半个月后,她从长沙回郴,并对我说:“雷老师,陈书记看了你写的材料后,反复询问,是哪位司法专家写的?有理有节,十二条法律条款引用的无懈可击。听到书记的评价,办公室其他同志也抢着要看,我说,我这里还有三份,你们看吧,”她对这群人说,写材料的人并非律师,而且是一名用左手写字的残疾人,他们听后,对你除了感动就是敬佩。
她在长沙,又到过司法学院找到一位刘老师,这位老师在两个班任教,是资兴市人。他看了材料后,对陈女士说:你有没有雷老师的电话,我亲自与他交流,我回郴后一定专程去拜访。她告诉他没有电话可联系(在2003年以前,我确实没有手机)。
弟子的一点点进步完全是恩师的辛勤培养与谆谆教诲!永远感恩您!
陈女士为了救子,借了三万元交给一位姓王的律师手里,三年中,王律师什么也未办。她哭诉着问我该怎么办?我对她说,你先向市检察院进行口头报案,如果需要写报案投诉材料,你再来找我。下午我给她写了一份材料。检察院受理后,当即给王律师打通电话,并催促马上到检察院来。第二天下午,王律师乖乖地将三万元现金归还给陈女士。她问我要多少费用。我知道她与丈夫离异、单位破产、儿子坐牢,且身患肠癌,十分困难,不但分文未收取而且提醒她:检察院帮你追回三万元,没有抽一支烟,喝一杯茶。我再帮你写封感谢信,信封不必封口,你须亲自登门致谢,并将信交上,检察院在写年终总结时,才有依据,如果贴出红纸感谢信,过几天风一吹就没有了。她感动得热泪直流!
通过多方努力,陈女士的儿子,由原来判处十一年徒刑改判至四年有期徒刑,并于2012年释放回家。
弟子常想:如果不是遇上文化大革命,若能拜在恩师名下,扎扎实实地学习三至六年那该多好啊!如果真是那样,弟子的德行修养,学识层次将会大有精进!绝非现在这种低等水准。
其三:晚岁立志弘圣道
弟子于二0一二年开始学习圣贤文化,边学习边落实。通过四年多的努力,收获颇多!主要研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并结合观看光碟,如:沈阳市、北京市、武汉市、郑州市、昆明市、青岛市、温州市公益论坛。这些老师讲述自己所走的人生弯路,并通过学习圣贤文化又是如何改变命运的,深深地震憾我的心灵!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重新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此前,总觉得自己人生委屈,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玩世不恭,这种价值观是极其错误的。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又有什么德呢?在孝顺父母、兄友弟恭等方面,自己都做得不够好,这么薄的德怎么承载福报呢?北京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教学时,我对学生缺乏耐心,更缺乏爱心,有时还去伤害学生,《弟子规》中说:凡是人,皆须爱,我没有做到,事业不昌,这叫做“名不符实,德不配位”!
在学习圣贤文化之前,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于孝道的认知上十分浅薄,以为给点钱,买些物品,带老人看病就是孝子了。现在才明白:孝道有四个层次:
一、孝父母之身,物质上供养父母。二、孝父母之心,时刻让父母开心、愉悦,父母的身心才会健康长寿。三、孝父母之志,父母希望儿女成人成才,如:希望儿女将来当老师教书育人、当医师救死扶伤、当研究生、博士去报效祖国。四、引领父母也学习圣贤文化,开启老人智慧的人生。孔老夫子说:“养牛养狗,还要喂养,孝而不敬,跟养牲口有什么区别?”曾子问孔子最不好办的是什么?孔子用两个字回答:色难。时刻在父母身边保持笑容、恭敬是很困难的。
二0一三年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母亲80岁寿辰时。面对广大师生亲自下跪,行三拜九叩礼,感动了全校师生。电影《三大战役》导演翟俊杰不但有空就给母亲叩头洗脚,剪脚趾甲,有时还将母亲带到拍摄现场。在妻子即将断奶之际,他从妻子身上挤出纯白的乳汁,用三个小瓶装好,并用蜡密封。三十年过去了,翟导演拿出小瓶来一看,白色乳汁变成了鲜红的的血液!第一瓶送给女儿作为结婚礼品,第二瓶待儿子结婚时再送,第三瓶作为夫妻永远的纪念。
原来我们都是喝父母的血长大的!如果不感恩孝敬父母,那还是人吗?每想到这里,弟子就感到无比愧疚!经常独自流泪,这是忏悔的泪,也是幸福的泪!《弟子规》中说:视死者如是生。为弥补孝道,弟子也是这样做的。
对着父母的遗像,早晚行三拜九叩之礼。并将家母遗训贴在像片下。出去归来都对着遗像打个招呼。做到“出必告,返必面”。父母在世时,我从未这样做过。
四年多来,弟子多次出钱购买《弟子规》书籍,请人刻光碟向亲友、学生、自愿者邻里免费发送,外地的就以传真方式发送。究竟送了多少书籍、光碟,我也未去统计。为慈善事业、自愿者团队乃至佛教团体捐款,每次都在千元以上,有位老太太因患严重肺病。需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我便主动捐出一张伍百元医疗卡。南塔小区有一段坡度无扶栏,老者、残疾人上下极不安全。我拿出一千元请人制作不锈钢护栏。
今年五月份,苏仙区教育局补发我去年的困难补助金一千多元。我将钱给本社区五保户每人发一百元红包,对特困人员也如此。我对社区领导提出:不上电视,不张贴表扬信,不用手机拍照。经常慰问患病老人。
自愿者经常利用星期天,将一些大、中、小学的学生带到我家里,让我给他们讲孝道。今年腰疼严重,很少外出讲解。
我拒绝媒体采访。
我请人在自家门上刻制了一幅对联《传炎黄善根,认祖归宗、弘扬圣贤文化》、《承尧舜厚德,继往开来,垒筑精神家园》横批《圆梦大同》。另外我花四百元为郴州百善堂制作了一幅不锈钢对联《传承儒释道经典,中华圆梦千秋盛》、《弘扬真善美厚德,人类祥和万世昌》横批《百善奉行》。
弟子的德行之所以稍有提升,除了圣书、光碟启迪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恩师所讲的“每个人必须写出自己有价值的历史……当初如果遇到一位不负责任或无实才的老师,弟子的人生依然会在梦海里茫游了。”
当今社会,世界乱象,家庭破裂,不孝父母者,层出不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思考:为什么教育会失败?为什么物质生活改善了,道德素质却在下滑?为什么各种司法制度日渐完善,各种犯罪率却有增无减?英国著名教授汤恩比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挽救21世纪人类的危机,必须按照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孟学说去落实。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亦联名上书联合国:以孔孟之道拯救世界。
慈禧垂帘听政期间,不讲孝道,听信鬼神,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打倒孔家店,否定孝道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孝道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孝道断代一百多年,没人教育。学校只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家长只重视分数,现在的孩子由电视、电脑、保姆去教育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隔代教育。六个大人将菜夹给“小皇帝、小公主”,这叫人伦颠倒。他们长大后,走向社会必然是一生的灾难。这些人不从根上施肥,而是洒在枝叶、花朵上,只有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而和谐之根在孝道。《孝经》里说:“孝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弟子规》是扎根教育,从1岁至13岁扎牢了这个根,那将一生受用无穷!现在有的人在做先天教育《胎教》,母亲在怀孕期间,就天天读诵《弟子规》并做到: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出生的婴儿不但健康,而且对后天教育有极大帮助。
前年,我到过九完小、六完小,有人问我:“雷老师,我们在学校推行《弟子规》,为什么收效不大?”我说:“这是一把手工程,校长老师,只要学生去背,而你们不在行动中作表率,家长只要求子女做,父母不带头做,是不会有效果的。”应向吉林省松花江中学、河北省唐山市英才中学、山东省青岛市明德幼儿园等单位求教。
韶关地区有一个县,社会治安十分混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亲自带领行政团队数十人到安徽省卢江县汤池镇传统文化中心学习了十天。回县后,从党政工团、妇、司法、教育、企业乃至社区村里,层层落实《弟子规》,电视台暂时关闭其它节目,全部播放圣贤教育、道德讲堂等公益光碟。开始估计:一年初见成效。结果只用了三个月,该县社会治安大有改变。一年后,全国许多单位都去求教。这充分证明: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人活世间不外乎物质与精神。现代人追求西方价值观,把财物看得高于一切,这是错误的。弟子虽然孑然一身,无钱财,但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充实愉悦。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愿用后面的岁月,去立身行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四:恩师家风代代传
看了恩师《余晖》(牵手篇)知道恩师夫妇风风雨雨,相濡以沫,五十余载,跨越了两个世纪的时空,多不容易呀!一九八六年秋,蒋校长请我到母校授课,有幸认识曹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朴素大方、善良,集农家子弟与教师风采于一身。具有传统式古典式女性的内在美。有两件事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第一件:冬至前夕,舅舅要我帮他解决30斤面条,说是村里搞活动。三十年前,城里凭购粮证买米,面条凭计划也只能买到几斤,我发愁了。曹老师知情后安慰我:“小雷,先不要着急,让我找家长试一试。”我并不抱多大希望。第二天中午,曹老师在办公室微笑着对我说:“小雷,30斤面条已办妥,今天下午三点去粮店提货。”我知道后,真是万分惊喜,万分感激!第二件:二00七年某秋天上午,在栏杆塘一药店边与曹老师相遇。当曹老师得知我身患腰椎病后,便热情、主动地说:“小雷,我借你20元,买副药回去试一试,至于钱,你有就还,没有就算了”。虽然我婉言谢绝了曹老师的好意,但我很受感动!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曹老师主动帮助、关心我的。由此可见,曹老师有一颗比金子还要闪光的仁慈之心!
恩师的纪念册《余晖》虽然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但是,恩师的豁达胸怀,道德修养,风度气质,真才实学以及个人爱好,跃然墨章!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叶剑英在《八十抒怀》中写道:“老夫喜作黄昏送,满目青山夕照明。”恩师的文章,篇幅不长,但内容较广,哲理很深。几百字、千把字就折射出社会的某种现象。《途说篇》有两例很有教育意义。《孙媳妇哭琬》、《泼症蛮治》。当今社会不孝父母,夫妻反目,婆媳不和,甚至骨肉相残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足为怪。因此,太需要正能量去冲洗社会的尘埃了!
恩师七旬华诞《祝寿篇》写得很详细。通过祝寿活动,子女、孙子辈的敬拜方式:恭敬真诚,令人感动。事实充分表明:恩师夫妇在教育子女、成道成才方面,是成功的!
恩师可能知道:在清末民初时期,有位叫王凤仪的人,出生在东北辽宁,他是一个字不识的农民,但他却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为了弘扬女德妇道,他个人创办了七百余所女子义校,当时在东北影响深远。而今,其嫡孙女王元五教授秉承太爷之遗风,近十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义讲:疾病知识预防、家庭伦理道德。在如何做老人,老人如何处理与子女之间、孙辈之间的关系时,她有句名言“老人性如灰,家事一旁推”,然而,如今的老人,身性如灰,已经迈入冬藏的季节,却仍然全部包管,见儿子、儿媳在管教子女,立即出面干涉、袒护,糊涂啊!而恩师夫妇的做法与王教授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您们是一对很有智慧的长者!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恩师是姓黄,是实实在在的黄帝子孙。正是祖先的护佑,才使恩师具有高深的德行、渊博的学识,受人敬重的人格魅力!祝黄氏家庭风代代相传,永远兴旺、昌盛!
诗言志,文达意。我认为,写诗填词,都是给人看的,不必过于深奥、隐晦,去考别人。在古代,由于受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的局限,少数文人因受压制或打击、冤狱等,为了自保,迫于无奈,不得不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你写的诗词,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这样的诗词又有多大价值呢?当然,没有比兴手法,不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品评的趣味,也就不称其为诗了。
弟子虽然写不出什么诗词,但由于受恩师的影响,非常喜爱中华传统格律诗词。
杜甫写诗有“笔落惊风雨,诗出泣鬼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李商隐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个人理解:父母为了儿女,就像春蚕吐丝,白蜡燃尽,无怨无悔!文天祥在湖北过“零叮洋”替交降书时,他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敌人见状,都为之折服,不忍心杀害。殷夫所译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这样的诗句,不知激励多少热血青年去保家卫国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陈毅在文革期间写的诗,它深刻地表明了作者不屈的意志、高尚的品格!“难忘一月八,霜冻兼雪压,敢问灵堂何处是?立在百姓家”这是描述一九七六年人民在心中悼念周总理的心境。“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来自天安门诗抄,它充分表明人民在呐喊、在反击,渴望安宁祥和的艳阳天早日来临!
弟子不敢妄评恩师的诗。我觉得恩师的诗:别具风味,浅中有深,深处露浅,来自生活,出笔自然,一气呵成,恩师的诗没有用什么“律”呀“绝”呀来戴帽子,没有故意修饰显露的痕迹。
恩师的对联跟诗一样优美、华丽!有的轻柔婉转,有的气势浑宏。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借古赞今。只有细品慢读,全心投入,步入佳境,才觉语意颇深,回味无穷!遗憾的是:弟子资质愚笨,才疏学浅,只能了解一点表层而已,有待进一步细心研读,以求进益!
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就此搁笔,错处颇多,恳请恩师雅正!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后,诚祝我的恩师慈父,诚祝尊敬的曹老师两位老人:永远开心幸福!永远健康长寿!
弟子:雷云鹏 拜上
2016年5月18日
(他人借阅时,末页已失,重新修订,与原信略有出入)
2016年8月6日
|
|